讲故事
原理
认知差异
语言本身的多义性、多方角色的不同、以及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,都会导致认知上的差异
要应对这种差异,写故事跟讲故事,不同点在于,看故事可以从行文细节感受到作者的伏笔,而讲故事就要直白,不要拐弯抹角,同时也要注意受众是谁,对他们做深入的分析,使用不同的手段,最后为了避免知识诅咒,则要考虑受众,少用专业术语,多用白话,少用抽象,多用具象
优秀的故事
- 场景
- 氛围:有画面感
 - 对话:人物之间有互动
 - 情绪:刻画人物的情绪
 
 - 情节冲突
- 密室破题:一关又一关,充满悬念和压力的情节会给故事带来巨大的张力
 - 反转:被受众摸透以后,就会变得无趣
 - 解惑:通过碎片化的对话、情节,起到解惑的目的
 
 - 价值:故事的主题
 
故事思维
特质:
- 撩拨感情的元素:大家都想看的
 - 为元素找到附着物
 - 结构:写作或者讲述的方式
 
如何培养:
- 同理心:代入 -> 抽离 -> 传送
 - 观察生活
 - 倾听
 
技巧
故事库
- 讲故事的素材
 
如何搭建:第一得保证有足够多的故事,第二得尽量去扩展自己的知识边界。
类别:
- 建议解惑类故事:生活化、亲身经历
 - 哲思类故事:与价值观念有关、有争议
 - 愿景类故事:有希望、有方法论
 - 脑洞大开故事:悬疑、古怪
 
人味
- 提升故事的情感,情感是故事的核心要素
 
人性的四端: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,是非之心
故事影响的是具体的人
编排
口语化
- 合适的人说合适的话
 - 避免学术
 - 避免没有信息量
 - 避免断片
 
结构
格雷马斯的符号矩形结构:
- 立矛盾是基本的故事元素
 
通过对比是否、非是、非否形成对立关系,增强联系与冲突
弗拉基米尔·普罗普的七个角色模式:
| 人物 | 职责(功能) | 
|---|---|
| 国王/公主 | 遭遇危难,寻找对象、派遣任务 | 
| 派遣者 | 把任务派遣给英雄执行使命 | 
| 英雄 | 接受使命与恶棍搏斗 | 
| 恶棍 | 与英雄搏斗 | 
| 帮手 | 协助英雄解决难题 | 
| 假英雄 | 自称英雄设置障碍 | 
| 捐赠者 | 给英雄以神奇的代理人 | 
深入
雷区
- 让人不舒服
 
更有意思
- 添加怪诞有趣的细节
 - 根据情节把控节奏
 - 与听众互动
 
文字魅力
用词
- 精确凝练
- 不冗余
 - 善用动词
 - 描述性质的形容词和副词
 
 - 画面感
- 对话
 - 强动词
 - 撩动听众的听觉、味觉
 
 
用句
- 长句拆成短句
 - 不冗余
 
短故事
找主线:一句话清晰概括整篇故事
一个简单的结构:三段式(触发-冲突-解决)
丰富细节:寻找让人共情的元素
长故事
- 人物出场
 - 结构推进
 - 故事起伏有快有慢
 - 为故事设置麻烦
 - 和观念融合
 
伦理法则
- 将心比心
 - 不要让故事显得虚假
 - 故事要有边界感
 - 不要歧视他人
 
表达技巧
- 面部表情和手势的力量
 - 沉默的力量
 - 语气的力量
 
职场
讲故事得分场合、情景,以及需要巧妙地放出钩子,钩子引出故事
公开演讲
特征
- 亲身经历
 - 人的故事
 - 更多细节
 - 一点幽默
 
演讲开头
- 过去的糗事
 - 小时候的场景
 - 制造意外的故事
 
演讲过程
- 讲故事前有路标
 - 讲完故事现观点
 - 故事中有金句
 
产品运营
产品内涵
- 故事可传播
 - 故事的附加值
 
品牌故事
- 创业情况
 - 发展历程
 - 当前情况
 
产品故事
- 找到用户共情的点 --> 引导,解决痛点
 
交友圈
开场不要过于正式
想要避免冷场,渲染范围是关键
要使故事没有距离感,就是要感性,故事要充满人性